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新一批项目评审结果,我校陈凌博士主持申报的课题“聚二硒化物骨架生物基液晶弹性体材料制备和性质的研究”(项目批准号:22565025)成功获得立项资助。这是我校科研工作的重要成果,更是我校长期重视科研的结果。

本项目聚焦于聚二硒化物骨架生物基液晶弹性体材料制备和性质的研究,现有含酯基、二硫键等动态共价键的液晶弹性体材料一般加工条件苛刻,且受限于动态共价键的化学结构特性,难以生成高附加值的小分子,无法产生较高的经济价值;传统液晶材料往往含有刚性(芳香族苯环或稠环)结构,使得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差、生物难降解、环境不友好等缺点,只能进行简单的循环利用。因此,构建一种新型生物基动态共价键液晶弹性体材料,在温和条件下,便可以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不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而且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进而拓宽液晶弹性体材料的应用领域和使用范围。
项目负责人陈凌在博士期间主要从事通过动态共价键构建复杂形变的液晶弹性体驱动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学术和项目经验。此次获批的项目,是其博士期间深耕专业领域与江西省赣西地区富硒产业相结合的产物。拟利用二硒环戊烷功能化胆固醇基液晶单体的开环聚合反应,制备一类新颖的可升级使用的聚二硒化物骨架液晶弹性体材料,本项目的核心创新点在于拟设计合成一类同时含有二硒键和β-硒代羰基结构的聚二硒化物骨架生物基液晶弹性体材料,借助于二硒键的交换反应,材料在温和条件便可以进行高效加工和有效编程;同时,材料中β-硒代羰基结构使得材料在双氧水或者适当氧气浓度条件下,便可发生协同消除反应,最后生成一种高价值的硒肥;更为重要的是该材料是一种新型全生物基液晶弹性体材料,降解生成的硒肥可以直接应用于农作物的栽培,不仅能促进农作物生长,更能高效地培育出高经济价值的富硒农产品,提升农业附加值。
该项目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应用价值,其科研价值在于本项目将系统探索二硒环戊烷类液晶小分子和交联剂的化学结构跟液晶高分子材料降解速率、降解机理以及降解产物结构性质的内在联系和内在规律,为构建新型可降解材料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验经验。同时,应用价值在于该材料不但具有可逆形变、自修复以及网络重排等多种功能,而且其降解产物能够升级使用,直接作为农业硒肥,助力富硒农产品培育,有望服务于赣西地区乃至全国富硒产业的发展。
陈凌博士项目的成功获批,得益于学校对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视与全方位支持。学校始终致力于构建浓厚的学术氛围与完善的生活保障体系,并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学校教师的科研主动性与创造力,显著提升了科研成果产出效率与应用转化水平,为我校建设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应用型大学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